【本篇文章摘自: 商業周刊第 1024 期 作者:黃宥寧 】
為研發PI88抗肝癌新藥,普基生技投注新台幣數億元資金,如今 PI-88 即將進入第三期人體實驗階段,未來上市後,預估搶下新台幣近兩千億元市場。
這是一個驚人的賭注:為了開發台灣癌症第二大死因—肝癌的解藥,十四名移民澳洲的退休老人,投入四百萬澳元(約合新台幣一億一千萬元),賭上二萬五千分之一的成功機率;而在台灣,也有二十一位醫生投注六年光陰,賭三〇%的成功機率;還有一百七十二個肝癌患者,賭上他們的生命,期待解藥早日上市。如今,他們獲得了初步成功。
場景轉到台大醫院九樓的一角,年約三十歲的林先生虛弱的躺在病床上。已切除三分之一肝臟的他,默默祈禱,希望目前的肝臟已經沒有癌細胞污染,遠離癌細胞的威脅。因為,一旦肝癌復發,五年後的存活率僅剩三一%,且餘生可能必須在手術切除、化療、電燒、栓塞、或是等待肝臟移植過程中度過,也再無歡笑……。
林先生的案例絕非特例,全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九千個肝癌新增病例,每年更造成七千人死亡;肝癌是全台灣十年平均第二大癌症死因;而在全世界,肝癌則是第三大癌症死因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最新統計,二〇〇五年肝癌死亡人數占癌症的九%,其中四分之三來自亞洲。這些人的希望在哪裡?不幸的是,目前沒有任何核准上市的藥物可以治療肝癌病情,換言之,一旦罹癌,除非使用化療、手術切除等侵入性治療,患者只能坐等病情惡化。
如今的一線曙光,就是澳洲普基生技發展中的新藥— PI-88 。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三日,和普基生技合作的台灣團隊(編按:由基亞生技、台大醫院等六大教學醫院所組成),完成第二期人體臨床實驗中的第一階段,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(FDA)建議 PI-88 進入特殊評估協議(Special protocol assessment)。
為肝癌病患找到一線曙光 新藥實驗結果吸引全球關注
這意味著 FDA 肯定臨床實驗的結果,並裁定該藥品可以不需要完成第二期的第二階段,直接進入第三期的人體實驗,讓藥品加快上市腳步。一旦第三期人體臨床實驗結果通過標準, FDA 也承諾讓PI-88快速通關,早日問世。
消息一公布,普基生技原本在兩美元左右盤旋的股價,立刻暴漲到八美元,最高甚至衝到十三美元。以當時股價計算,這群澳洲退休老人投資年報酬率至少在十倍以上。這支來自澳洲,目前最有希望上市的肝癌治療藥物,其實和台灣極有淵源。一九九三年,澳洲國家大學教授克里斯‧派瑞士(Chris Parish)開發的抗血管增生藥物有了初步成就,他拿著動物實驗的比對照片,說服這群原本擔任醫生、電子業主管的台灣退休移民澳洲老人,包括普基生技董事長張榮基等,又砸下共五百萬澳元(約合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),買下藥物的權利。
為投注新藥物研發領域 賣掉賺錢的金雞母事業
張榮基回憶:「真的是把所有家當都砸進去了。」原本這群退休的台灣人,在澳洲感受到生技產業的蓬勃,一九九〇年集資買下一個 GMP 生產工廠,成立普基生技,生產化學試劑、酵素,每年約有一百萬澳元的穩定收入。
然而買下 PI-88 權利之後,普基生技陸續把資金投進新藥開發的無底洞。一九九五年,他們毅然賣掉試劑、酵素等金雞母事業,為的就是專注開發 PI-88 ,解決資金燃眉之急。
連普基生技的上市說明書中,都明白寫著:「十年內,你(投資者)不要想分紅。」一九九九年,張榮基回到台灣,成立基亞生技,負責PI-88在台灣地區的臨床實驗研究,並向台灣六家企業集資新台幣六億五千萬元,但這筆錢三年內就燒光了。第二期的臨床研究,分頭在台灣、澳洲、美國三地進行,只有台灣團隊交出亮麗的成績單,其餘皆宣告失敗。
台灣實驗亦非一路順遂。進入第二期實驗階段的前一年,臨床團隊的主導、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陳培哲赫然發現,雖然 PI-88 通過第一期的人體實驗,表示藥物不會對病人身體造成損害,但是在十一名受試患者身上,卻也沒有顯著療效;而且病人同時接受化療,無法明確證實病情好轉是因為 PI-88 之故,若是以相同實驗條件進行第二期臨床,結果勢必受挫。
所以台灣的臨床團隊決定打破傳統的癌症臨床實驗思維,重新回歸藥物特性的原點: PI-88 雖然被用來治療癌症,但它的原理並非直接殺死癌細胞,而且抑制癌細胞周圍出現新興血管,進而供給癌細胞養分。因此,他們決定捨棄慣用的癌末病人為實驗標的,轉而研究剛動完肝臟切除手術的病人。因為手術剛結束的病人,肝臟中幾乎沒有癌細胞,而且術後病人也沒有其他醫療方式可減緩復發機率,因此若以 PI-88 控制病情有效,可以直接證明 PI-88 的療效。
抗癌,以減緩復發率為首要 預估新藥將掀起千億商機
思維的扭轉,讓台灣團隊走上一條與澳洲、美國的臨床團隊截然不同的路。四年後,當澳洲、美國的臨床團隊研究失敗,台灣卻能一枝獨秀,獲得FDA的青睞,因此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代表華適文(Steve Waters)在臨床結果發表的記者會上說:「如果沒有台灣團隊的卓越貢獻, PI-88 不可能成功。」此外,基亞生技負責管理的一百七十二個病人,每個人都必須忍受長達九個月的每日注射,若是有患者中途放棄,退出實驗,這個病例就被歸類為失敗,因此臨床團隊,不但必須負擔照顧病人身體的責任,更必須安撫他們長時間接受治療的情緒。直到實驗結束後,僅六位病人退出,這是非常難得的。
第二期的第一階段成績斐然,復發率降低十三個百分點,讓 FDA 主動建議普基生技不用進行第二階段實驗,直接進入最後一期的人體實驗。負責執行台灣臨床實驗的基亞生技,也在這期的臨床實驗中,得到十倍以上的投資報酬率。
普基生技的財務狀況,因為現階段的成功,帶動股價高漲,讓普基賺回一億澳元(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億元),是後續研發、上市等全部預期費用的兩倍,張榮基很有信心的說:「It's more than enough.(比足夠還要多)」他預估, PI-88 一旦問世,至少可以搶下六十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一千九百七十億元)的市場。
今年下半年,第三期人體實驗即將展開,將委託世界級臨床研究公司,進行更多人種的實驗,這意味著普基生技即將邁入最後衝刺。目前普基雖取得領先地位,但競爭對手如拜耳緊追在後,第三期實驗是否成功,攸關這群退休老人投資獲利是否能翻兩番,也攸關肝癌病患的未來。
本文係經商業周刊授權使用